熊玲老师:您好!
这几年自己过得很不快乐,其实仔细想想,从小时候就开始了痛苦地一切了。我能理解的是‘自己才是痛苦的根源’,所以我想改变自己,可是一向脑袋不怎么灵光的我理不出头绪来。我看过熊老师的一些文章,被其中一些精辟的分析所吸引,我想熊玲老师一定能给迷茫的我指明下道理吧。
跟人交往交谈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自在、焦虑紧张甚至恐惧。从小我对人就没什麽好印象,我们家以前是地主家庭,土改时就受当地人的迫害,曾祖父忍受不了严刑拷打投江自尽,爷爷爸爸这两代人饱受欺凌。直到我小时候村里人还经常没事找事欺负我们一家。在村里我们没钱没势只有忍气吞声的份..
还有深深的恐惧。一次在外面玩几个大人过来逗我玩,吓唬我要我叫他们‘爸爸’,不叫就要用枪打爆我,说着掏出一把玩具枪。当时我挺害怕,跟他们説‘叫了你们就不能打我啊’,他们说好,规规矩矩叫完他们后,他们放我走了,我恐惧地跑回家,哭着告诉妈妈这一切后,妈妈嘲笑我笨,说怎么可能用枪打你嘛,这孩子真是的..哥哥姐姐他们都嘲笑我..后来爸爸知道后告诉我不要害怕他们,教我应该应付他们,最后说了一句‘哪用叫他们,这胆小的孩子..’我分明记得爸爸脸上失望的表情..可是此后的我却变得越发胆小,经常被人欺负回到家后还有那张失望的脸..后来我学会了掩饰撒谎,每当在外面受人欺负,我都不敢跟家里人说,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一遍一遍地在心里骂自己‘你为什么要这么笨’;又或者明明被打得很惨也说成是把别人打得很惨..小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多么希望父母别嫌弃我,多么希望别人不欺负我..
我觉得我对人的感觉很复杂,既讨厌人害怕人经常觉得别人会欺负我,很委屈..又希望别人喜欢我..直到现在我都不知如何放下对那些聪明人的恐惧和嫉妒,那种感觉很难受...
之前有交过一个女朋友,我很喜欢很在乎她,我觉得我对她很好,可是我觉得她对我不怎么样,看到我心情不好一个人闷闷的也不过问,听到她跟朋友说说笑笑。无法忍受她经常跟其他男生说说笑笑,我希望她是我一个人的。后来她说无法忍受我的敏感易怒就分手了..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暴饮暴食觉得很舒服,频繁地手yin,总是想象强奸一些女孩,强奸那些貌似坚定正经的女孩,想象她们痛苦而呻吟的样子,既然后觉得很爽..事后感觉自己真的很变态。现实中的我喜欢偷偷看女生的内衣,想看出它们的颜色款式,然后有股很爽的感觉..
老师,您说我这么一个复杂变态的人还有救吗?
panyan
panyan你好!
如果只想问“我这么一个复杂变态的人还有救吗?”我肯定只能回答你“你愿意救助自己就能得救”。
从你讲述的来看,你的复杂是指“我觉得我对人的感觉很复杂,既讨厌人、害怕人、经常觉得别人会欺负我,很委屈..又希望别人喜欢我..直到现在我都不知如何放下对那些聪明人的恐惧和嫉妒,那种感觉很难受...”你的变态所指“暴饮暴食,手yin,性幻想…”。我想,后者(变态)应该是前者(复杂)的延伸反应吧,也即是一种表象或结果。如果没有整理你“复杂”的内心世界,那么你的“变态”就是自然和正常的。真正的问题不是你“不知如何放下对那些聪明人的恐惧和嫉妒”,而是你不愿(至少是你潜意识不愿)放下对人的恐惧和嫉妒。因为惟有心底固着对过去伤害体验、以及对他者的嫉恨,才无法释怀“欲攻击报复聪明人但又怕风险”的恐惧。
Panyan“有深深的恐惧”的讲述,很清楚地道明了你所谓变态的心理原因。一切似乎是早期“不良”亲子关系惹的祸。不良是说你的原生家庭,本来很健康的祖辈关系、父辈关系中沉淀了时代政治所迫的阴霾,和你本来健全的亲子关系中,遭逢有父母无意识对你自尊的伤害。童年,是形成个人认定(即形成自我概念或心理地位)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孩子基本发展有“我好、我行、被喜欢”或“我不好、我笨、被讨厌”等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可是童年的孩子既单纯又脆弱,特需来自大人宽容的正性认同。Panyan小时候不幸在外遭受了欺负与恐吓,又或许不幸遭受了父母无意识鄙视的教育,更不幸的是panyan的感觉里只刻下了“鄙视”意味的愚笨,和父亲失望表情意味的“我弱笨”,却不知父母完全无意那样的言行会给你伤害的感觉。那时的你,在你心理的地位是一个弱者。
小孩子受大孩子的欺负,受伤害是常事,它是否致人留下创伤性记忆,是否造成胆怯性个性,其受伤害事件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孩子受欺负后的态度反应是否恰当。例如,当时的panyan受别人欺负戏弄后,恐惧地跑回家,哭着告诉妈妈这一切后,妈妈不是“嘲笑我笨,说怎么可能用枪打你嘛,这孩子真是的”,而是妈妈微笑着“孩子,你受欺负了,过来妈妈抱抱你”,..哥哥姐姐们不是“都嘲笑我”而是说“没关系小家伙,你大一点就有反抗力了”;父亲不是带失望的表情训斥“你这胆小的孩子....”,而是平静地对你“孩子,被人欺负不是你的错,你能向我们表达情绪就很好,今后学会适当反击就是了”等等,那么panyan或许就不会那么恐惧被欺负,不会假装坚强或撒谎掩藏受欺负的惨象,不会对“嘲笑,愚笨”过分敏感…而或许会有“很安慰,很温暖”的心理感受,会有“我好,聪明,我被爱”的心理认定。这可说明,早期亲子关系中什么是“责备与防备”性互动,什么是“认同与接纳”性互动。
我这样讲解,不是想揭示你现在的“复杂,变态”是父母等人所致,也不是想为你曾经的委屈和现在的纠结正本清源,我是想借你讲的故事说明以下:
——没有不对的父母,只有父母对孩子伤感时不对(严格说是父母不懂!)的态度和言语。界定这个“不对”也是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父母言行会对孩子心理发育构成影响而论的。你的父母跟众多父母一样,以他们的理念出发是那样真心、真实地养育着孩子本身没有错。只不过,众多父母当了父母后,忘了自己曾是小孩,也怕过被人作弄、怕被欺负、怕受伤害,忘了小时候也是多么欢喜哥姐的保护,多么盼望父母的接纳和赞赏呵,却习惯性采用了他们父母的教子方法。众多父母最富有的是爱心,最缺乏的是怎样施爱(管教)的艺术。所谓施爱艺术,简单说是你能读懂孩子的伤感和需要,并能抚慰他接纳他,给他应对风险的勇气。
但,如果说你现在的痛苦,与过去父母不懂教子艺术有关,其实也与你无意识怀恨父母相关。
——没有弱笨的孩子,只有孩子在恐吓或严厉下才显得惊慌、木呐的无助。我们需要清醒:(父母)你孩子的紧张木呐,绝非真愚笨,而是一种受环境威胁的自我防卫;(孩子)你父母责备你弱笨,绝非指你真笨,而是玩笑你咋被“愚弄者”吓成这样?从前你记住了父母的失望和责备,也误读了其中所指,现在你可以重解你们关系中爱的含义,也可选择改变你的看法,如改写你“多么希望父母别嫌弃我”为“父母本来就是爱我的”。事实是,你父母从来就没有嫌弃过你。
若说你现在的“复杂,变态”是源自过去被嘲笑、被否定的伤害,那还有你过去视自己“愚笨弃儿”的认同障碍的责任。因此,修正错误认同也是你的责任,更是你的任务。
——理解欲望与欲望压抑。你困惑“暴饮暴食觉得很舒服,频繁地手yin,总是想象强奸一些女孩,强奸那些貌似坚定正经的女孩,想象她们痛苦而呻吟的样子,既然后觉得很爽..事后感觉自己真的很变态…”。你把这看成是一种变态,我认为这是欲望压抑的一种愤怒。
首先说,暴饮暴食象征欲望喷涌,看似不正常(或变态)的食欲背后是有很正常的欲望压抑,只不过肯定不是饥饿下的食欲,而是其它欲望,如爱欲、攻击欲望等。“暴”的暴力和破坏含意可以说明你有受伤害感、委屈感的怨恨,和解恨的报复愿望。
其次是你的性心理,不知你把“手yin”还是“频繁”视为的不正常(或变态)?“频繁手yin”是正值青春时又单身时的一种性欲满足,你觉得它很自然而正常,它对你就是一种满足感;你觉得它是变态,它给你的就是非常态的快乐,即一种有负担的兴奋,并不真快乐。“想象强奸貌似坚定正经的女孩,想象她们痛苦呻吟的样子”,这首先也是一种性欲望的表达。透过这一欲望,看出你带有性攻击的心理活动。人想象中的性攻击,本是一种满足压抑的性欲望,无可厚非。对你而言,“强奸”除了意味性欲满足,还看到了你内心积压的怨恨,也看出怨恨所指的对象——貌似坚定正经的女孩。或许你需要正视,为什么怨恨正经的女孩?坚定正经,是否正是你嫉妒“勇敢”“聪明”的象征?貌似…女孩,是否正是早期没给你关爱的严母的替身?你的敌意,是否只好也只能用想象的攻击得以释放?
我们知道,任何愤怒背后是情感受伤的怨恨。Panyan的这份伤与恨源自你过去“被欺负,被指责,被抛弃”,而长期未释怀又形成一种愤怒压抑,便会把解恨的矛头指向自身,比如你经常自责自恨,有时变相地指向客体,比如食物、幻影人。你通过暴饮暴食,通过幻想“强奸”女性后的畅快感,就是一种变相惩罚“所恨之人”后的畅快,或说是一种变相复仇后的胜利感。
若说是过去的创伤经历致使你“变态”,还不如说是你的种种愿望挫折后的怨恨使你——变得那么非常态地满足欲望,使你的个性脾气变得那么敏感易怒。因此,理解自己的欲望与欲望压抑,本身就是一种梳理情绪的自救办法。
——放下怨恨,意味着自我解放。如果你懂得了你的父母,你的哥姐,他们过去对你的漠视与否定是无意识的;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过去认同我弱笨是虚假认同,你就会以新的眼光看到,其实他们跟你一样是有情有爱的大好人,你就会以不同的心境感受到,其实我心对了、释然了,我跟所有人的关系就对了、和谐了。要知道,人心有恨,他内部世界就是紧张和战乱的,那么他与外界的关系自然不和谐。
能放下怨恨,还意味着学习: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面对真实的威胁能适当的反击;学会宽容,宽容自己的委屈和不幸,也宽容别人曾经善意的过失。假如你“直到现在我都不知如何放下对那些聪明人的恐惧和嫉妒,那种感觉很难受...”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宽容。又假如把你经历的负面情绪视为生命力的支出,良好情绪视为生命的收入,那么你现在需要考虑,你的力量如何花在增值你人生的收入上面——考虑代表你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是什么,又怎样实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先宽容我们已有的过失。
【本文由她他社整理发布。她他社,关注两性关系和性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