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到老刘电话,他直接提出希望我们可以提供上门咨询服务。因为儿子小刘除了上班就整天宅在家里,无论父母如何关心、询问都不回答。面对儿子的沉默,老刘夫妇既焦虑不安,又生气恼怒。希望我们提供上门咨询来改变儿子小刘。由于我们不提供上门咨询,所以只有先请老刘夫妇来咨询室谈谈。
据老刘介绍,儿子已23岁,因工作特殊,上一天班可休2天,而上班期间只有一个同事为伴,下班就回家宅着,基本没有朋友。从小到大老刘夫妇为孩子可谓是倾其所有,高中毕业说不想读书就为儿子找老乡帮忙搞了份工作;才工作几年已经换了好几份工,而且工作都是老刘帮忙找;上班用的电动车老刘负责修;从小到大,能帮儿子的都帮了。到现在谈婚论嫁的年纪,一年前又开始为儿子张罗介绍女朋友,见面不下10个了,其中也有女孩愿意和小刘交往,但见面一、二次后儿子就不愿来往了,连女孩都感觉奇怪。儿子几乎没有社会活动,天天在家不是睡觉就是上网打游戏,玩手机。据老刘观察,儿子玩手机也不是和朋友聊天,是在上面看什么密密麻麻的东西,老刘看不懂。最让老刘夫妇难受的是,儿子对父母的问话都不回应,只是沉默。
介绍中,老刘特意把手机中小刘的一张照片给我看,留着小寸头的小刘是个中等身材的小伙子,正低头玩手机,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在老刘眼中,儿子不仅沉默,也看不出情绪,但老刘夫妇的焦虑却一眼可见。现在老刘最关心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儿子开口说话?儿子的沉默成了父母最大的焦虑和不安。
老刘夫妇都已人过中年,家里都是农民,他们这一辈才进城,做些小生意,老实勤恳,从未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最大的希望就在独身儿子身上,虽不指望他做多大事情,但能在城里生活,留在身边,成家立业,老实过日子,以后有了孙子还可以帮忙带,一家子在一起就好。
老刘叙述中,老伴基本都在听者,我主动询问她有何看法,就抱怨几句儿子总不说话,家里都被搞得没办法了,说话间表情也比较木然,问到儿子小时候情况,也支支吾吾说不清,好像母子间也没什么交流。
有几次我想提示重复唠叨的老刘,但老刘好像没有听见,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叙述和道理中,全然不顾我的感受。作为父亲,为孩子找工作找对象修电动车,什么都做了,可孩子怎么成了这样!终于说累了,就开始向我要方子了,只要可以治好儿子的“怪毛病”—沉默!
这样一个家庭,焦虑不安的父亲、一脸茫然的母亲,加上一个沉默的儿子,家中气氛可想而知。显然家庭里是习惯男人主导,不过现在的情况是,强势的父亲和懦弱的母亲被一个他们从小可以做主的孩子给折腾的不行了。
从小到大,能帮儿子的都帮了,对儿子小刘来说,是该开心还是悲伤呢?如果是儿时的小刘,大概生活上是被照顾得很好的婴儿,不过小孩子到3岁左右也会有所谓“反抗”期,就是不听父母话的时候,父母若是执意反对孩子的作为,导致过度干涉和控制,慢慢孩子会在变成所谓“乖娃娃”过程中放弃对外在世界的探索,孩子的自我成长必然受挫。这样的孩子会渐渐地不敢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转而只是一味依赖父母,并按照父母意愿选择,以获得父母的认可和肯定,学会用一种父母期待的自我面貌(即:虚假自我)来面对父母,面对世界。长此以往,真实的自我反而不重要了,按照父母的意志选择生活成为一种惯性。不过否定真实自我的感受是痛苦的,因为人的自我需要成长,既是生命本能,也是自然规律。所以,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之间的斗争会随着人的成长产生激烈冲突,虚假自我越强大,对真实自我越容易产生打压,也越容易造成内心纠结和痛苦。
儿时的小刘,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选择,人生变成灰色棋子,一颗父母手中的棋子。如果说儿时的小刘还在听从父母安排的过程中适应生活,渐渐长大的小刘也将越来越渴望拥有自己的世界。也许长大中的小刘终于找到一种保护真实自我的方式,那就是沉默。借由这样的方式,小刘也似乎拥有了不受打扰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沉默,就像一把大锁,将内心世界紧紧锁住,以抗拒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侵入,仿佛外在的世界充满了恐怖和危险。沉默,就像一把利剑,可以反制任何的干涉和控制。
面对小刘的沉默,老刘夫妇的教育理念终于感到了无力和挫败。面对无法掌控的现实和未来,老刘夫妇当然会焦虑不安了;而面对儿子的无计可施,也进一步导致了老刘夫妇的愤怒。最可怕的是,愤怒的背后隐藏着老刘夫妇无法面对的失落和悲哀——他们无法再掌控儿子了!这也许是老刘夫妇内心最大的恐惧。
而对小刘来说,沉默,是一种面对强势的自我压抑,也是一种自我惩罚。沉默,不仅是对生活的逃避,对父母入侵的反击;沉默,更是用一种封闭自我的方式,来惩罚自我的懦弱和无能,这样的自我惩罚也很容易让人陷入可怕的抑郁。但愿小刘只是沉默,还没有放弃自我,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但愿小刘在反抗中也会学习寻求外界的帮助。
事实上,父母过度侵入和控制孩子的生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自然会纠缠不清。父母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背负父母理想的孩子像是父母的替身和影子,在孝顺的重压下想尽量成全父母。结果是父母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孩子也没有练到真正的能力来面对和承担生活,一个人的痛苦变成全家人的痛苦,一家三口彼此相互侵入,没有界限,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而什么样的人会把自己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人,甚至孩子身上呢?一种可能就是在过去生活中受到过挫折无法面对,然后逃避,用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转嫁给下一代。还有一种可能是真实自我在成长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爱的滋养,也是在被过度干涉和控制中长大,也学会用虚假自我方式面对环境,不敢以真实面貌面对生活。为了掩饰恐惧脆弱的真实自我,成年后用某种身份外壳做包装,并堂而皇之的要求他人。这些都是在很多家庭中常常看到的外在看似强大,实际内心懦弱的成年人。
不知道老刘夫妻是属于那一种类型的成年人?但其中的问题却再没办法回避了。到底是儿子小刘更希望在父母身边,还是老刘夫妇恐惧儿子的离开?是儿子小刘不想长大,还是老刘夫妇担心失去儿子?是小刘想早点成家生子,还是老刘夫妇等不及要抱小小刘了?是小刘没有学会面对生活,还是父母先选择了逃避?还是每个人都要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并懂得彼此的界限?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家庭中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